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系统
一、概述
在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酸等溶解性物质,小颗粒淀粉、纤维等不溶性细小颗粒物及泥砂等无机物。为了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保护后续处理设施,应在马铃薯输送、清洗排放的废水预处理处理设施的前端安装旋转沉沙池、格栅等,以截留原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去除废水中泥沙。而在主生产线排放细胞液废水中,需要通过沉淀、浅层气浮等物理方法去除悬浮物、胶体物质及部分物,同时回收植物蛋白饲料等。
二、处理工艺
污水经由调节池隔油调节池提升进入混凝加絮凝装置,依次投加PAC和PAM。充分进行混凝、絮凝反应。经混凝、絮凝反应好后的废水进入高效组合气浮,除去大部分油和SS,出水基本达标,经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去除水中的COD、BOD、氮、PH值等,最后一道工序加二氧化氯进行较终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废水经气浮设备处理后流入调节池进行初步的匀质、匀量,主要是因为在调节池内对废水进行预曝气及搅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大量SS在调节池内堆积和发酵,同时还能够将废水中的低分子污染物吹脱氧化。随后由潜污泵提升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中得到驯化、培养的大量厌氧微生物,则直接将废水中所含的大部分高分子污染物破碎降解为小分子污染物,进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效地缓解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工序的处理压力。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中的好氧微生物种群及硝化菌菌群在池内罗茨鼓风机曝气充氧的情况下,大量的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种群氧化降解为CO2和H2O,废水中的氮则被氧化为盐和亚盐得以去除。经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出水进行较终的混凝沉淀反应,作用是使废水中不易沉淀的细小颗粒絮体凝聚形成大颗粒絮体,混合液随后进入二沉池内进行固液分离,保较终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溢流进入出水流量堰可达标排放,剩余污泥则排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