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淀粉污水处理方法
一、概述
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消化处理可采取减排法,通过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排放量。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使不同洁度的水用于不同需要,精加工废水用于粗加工的洗涤和分离,必要时增加过滤和沉降设施;土地吸纳直接浇灌法,是将废水直接排放到闲茬秋翻地,通过土壤吸纳和微生物降解等过程,为下一茬作物提供土壤的肥力积累;蓄纳降解法,是将废水用水池蓄纳起来,让其自然降解后,再用于农田灌溉;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此法运转成本高,对于小型企业和农户难以采纳。
甘薯在生产淀粉过程中同时产生大量的薯渣,由于薯渣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一般含25%~30%),利用薯渣提取膳食纤维可以变废为宝,提高甘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工艺流程为:薯渣(干粉)→粉碎→α-淀粉酶水解→碱处理→酸处理→糖化酶水解→过滤→洗涤→烘干→粉碎、过筛→成品。
二、ABR法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1982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具有许多比其它厌氧工艺更为优越的特性。在反应器沿水力流向设置多层隔板,将反应器分隔成若干个串连的反应室,每个反应室都类似厌氧污泥床的单元。该工艺构造设计简单,反应器内水流的反复上下折流作用,提高了微生物体与被处理废水间的混合接触,稳定了处理效果,促进了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生成,发挥完全混合式承受冲击负荷能力,及所有微生物体的作用。由于各隔室营养水平不同,反应器的微生物相有明显的种群差异。其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1.进水箱;2.电磁计量泵;3.恒温水浴槽;4.ABR;5.出水箱;6.沼气
从ABR注入污泥开始,至正常运行,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反应器启动阶段,不同工况下反应器的运行阶段和反应器的酸化恢复三个阶段。在污泥驯化、反应器启动阶段,进水投加NaHCO3调节pH,并投加一定量的微量营养元素,使进水COD从1200mg/L逐步提高到4000mg/L。*21~95d为在不同HRT和不同容积负荷下反应器处理地瓜淀粉废水的COD去除率,找出ABR的*处理效果所需的运行条件;反应器的酸化及恢复阶段,包括酸化初期、完全酸化期和恢复期。酸化试验进水COD为12000mg/L左右,进水中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提供碱度,HRT控制在24h,连续动态培养驯化,待反应器酸化后,研究酸化过程中各隔室的pH、COD的变化规律。恢复阶段采用调整碱度和进水负荷的方式,研究反应器酸化恢复的有效方法。此外,厌氧池污泥(污泥颗粒化较好),污泥浓度为10.4g(VSSPL),VSS/TSS约为25.0%。